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全国免费服务电话
400-801-3834
新闻动态
      企业新闻
      业内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业内动态

5成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携手共创护水工程

   已被浏览 1897 次  信息来源:韦特瑞
    

    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水。但是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人们就会产生疾病甚至死亡。据最精确的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亿人新患上经水传染的疾病,其中大约1000万人死于非命——每三年相当于一个加拿大。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淡水资源组成之一的地下水资源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突出表现在城市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和污染加剧,其中地下水的污染给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危害,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实现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

  在住建部相关人士宣称“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由2009年58 .2%提高到2011年83%”不久,顺着水箱和蓄水池、市政供水管道、自来水厂,环保部决定逆流而上,打响一场饮用水源地“保卫战”。《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面 对近三亿农村居民饮用水不安全,约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的严峻形势,环保部将对没有按期完成保护区划定工作、饮用水水源环保状况逾期仍不达标的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措施,停批所有建设项目。

如今,相比有机污染物,研究者已经对地下水中无机污染物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监测、控制和修复仍有相当大的难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宋献方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不过,目前对于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基础研究尚显薄弱。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汪珊曾撰文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毒害有机化学污染物研究领域起步较晚,“常规的水质分析也多局限于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等综合性指标,很少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单独分析”。

  同时,“和无机污染物相比,人们更关注持久性有机物,它一旦进入地下水环境将长期存在,降解中间产物可能还会进一步污染环境”。陈鸿汉向记者介绍。例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在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二氯甲烷的毒性更大。

  此外,检测、分析手段的缺乏也使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研究面临困境。

  记者在北京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点采样现场看到,采样员小心地用大小不一的棕色玻璃瓶封装检测有机物的样品,并严格保证不带有气泡、在4摄氏度恒温条件下冷藏,再由实验室中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先进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检测。

  这带来了昂贵的分析测试成本。一家化学分析公司业务人员向记者透露,分析有机污染物的花费至少是无机污染物的4倍。

  面对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现实,专家纷纷表示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宋献方指出:“实际条件复杂多变,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是各国正在研究的难题。”

  “地下水污染隐蔽,治理起来难度较大,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陈鸿汉说。

  受到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作为饮用源水给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挑战。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锐平介绍,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通常可采用“曝气吹脱”法进行去除。“简单地说,就是向水中鼓气。”他解释。

  在此次69个城市地下水检出率较高的几种有机污染物均属挥发性有机物。“低浓度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可采用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去除,也可以通过催化氧化过程产生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降解有机物。”

  刘锐平继续介绍说,对于浓度较高的腐殖质类大分子有机物,在工程中则可采用强化混凝、颗粒活性炭吸附或臭氧—颗粒活性炭组合等工艺进行处理。

  地下水污染的严峻现实,要求人们积极寻找对策。

  首先必须确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即既要积极治理现存的污染,保护地下水的用户,防止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以此全面保护地下水资源。

  确立此方针原因在于:1.污染的难以清除性和扩展性。从整体上看,由于地下水移动很缓慢,循环时间很长,一旦遭到严重污染,其自净能力很差;另外,它既可以贮存在岩石的小孔里,也可以贮存在岩缝里,有时这些岩缝可以使水流得很快,流得很远——有时候这种“更佳的通道”变成了地下溪流,甚至地下江河,使得污染急剧扩散;2.污染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许多污染物往往在它们进入地下水后很长一段时间才可能被发觉和检测出来。在问题被发现以前,受污染时间可能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星期、好几个月,从而使含水区域的大部分已经受到了污染的影响,而后污染问题才被确认下来。有时即使已被识别并已被清除,随后再没有发现有什么污染物进入地下水流体系,但以前的污染物仍可能还会继续对地下水产生一段很长时间的不利影响。

  污染范围的可控制性,有六种因素对地下水所污染的范围起着决定作用,其中土壤、地质、气候和水文这四种因素属于自然因素,它们不能够被人为加以控制,另外两种因素,是土地使用方式和发展模式,是人类可以通过规划和管理加以控制的。

  我国经济不发达,治理地下水污染技术不先进、用于治理的资金缺乏,再加上我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用水观念的错误,因此我国必须要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特别加强开展预防工作。

  以此方针为指导,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5.1 积极在公众中实施有关地下水资源知识的教育,树立节水观念,并鼓励公众参与。

  由于人们思想上存在一定误区,即总是把水资源,尤其是地下水资源认定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忽视了对其的保护和节约,导致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浪费,所以必须要在公众中广泛宣传有关知识和保护意义,使其真正认识到水资源对今世和后代的战略意义,并牢固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做到珍惜每一滴水;

  尽快在各级学校普及水资源的教育,不仅可以在中小学生的课本中设置相应的内容,从小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还可以通过成人教育和大学教育培养专门的用水护水技术方面的人才;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揭露和批评对水资源的破坏行为,鼓励和表扬保护和节约行为,鼓励公众对破坏现象进行监督,在全社会掀起爱水节水护水运动;对凡是从事生产、存储和运输活动及其产品可能成为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源的工矿企业,更应当教育,让其认真了解地下水污染后付出的代价,促使其采取步骤逐步减少污水数量和强度,并为污水处理和改善环境制定长期治理规划。

  护水措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刻不容缓,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友情连接:
实验室超纯水机 | 超纯水系统 | 纯水器 | 纯水设备 | 中国化工机械网 | 搜了网 | 谷瀑环保 | 豆瓣网 | 产品网 | 世界工厂网 | 一步电子网 |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400-801-3834 电话:023-68659650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 Reserved 重庆韦特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快忻科技
备案号:渝ICP备15000663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3405号